今年以來,我國鋼鐵行業(yè)堅決壓減粗鋼產量,嚴守不新增產能的底線。同時,國家發(fā)改委、工信部正組織開展全國范圍的鋼鐵去產能“回頭看”檢查以及粗鋼產量壓減工作。
政策實施效果逐漸顯現。中國鋼鐵工業(yè)協會(以下簡稱“中鋼協”)日前發(fā)布的數據顯示,8月上旬,中鋼協重點統(tǒng)計的鋼鐵企業(yè)生產粗鋼2043.94萬噸、生鐵1832.61萬噸、鋼材1915.52萬噸。其中,粗鋼日產204.39萬噸,環(huán)比下降2.97%,同比下降4.4%;生鐵日產183.26萬噸,環(huán)比下降2.66%,同比下降4.16%;20個城市5大品種鋼材庫存1191萬噸,環(huán)比減少12萬噸,環(huán)比下降1%。
業(yè)內人士認為,受國內國際等多因素的影響,今年下半年鋼鐵需求可能會有所下降,壓減產量是鋼鐵行業(yè)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主動作為,有利于鋼鐵行業(yè)效益和國民經濟總體穩(wěn)定,也有利于鋼鐵行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各地限產是在國家統(tǒng)一部署下進行的,以確保鋼產量低于去年的水平,主要目的是抑制鐵礦石價格虛高,最終目的是防止引起CPI大幅上漲,擠壓我國廣大人民的購買水平?!蔽业匿撹F網首席分析師汪建華認為,從實際效果看,限產達到共識的時候,鐵礦石價格明顯走低,鋼材價格趨穩(wěn),鋼鐵運行在合理區(qū)間之內。
中鋼協規(guī)劃發(fā)展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鋼鐵去產能“回頭看”及壓減產量工作是國家經過全局平衡后做出的戰(zhàn)略決策,有利于保持資源供需平衡。平衡得好,有利于降低鐵礦石價格;平衡得不好,則可能適得其反。關鍵要全行業(yè)“一盤棋”,避免鋼材價格大幅上漲。
“當前,市場處于高位運行時的主動減產不同于2015年全行業(yè)虧損時的被動減產。綜合下游行業(yè)下半年需求情況摸底,同時考慮到去年鋼材需求前低后高,今年下半年鋼鐵需求可能會有所下降,壓減產量也是全行業(yè)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主動作為。”該負責人表示,建議鋼鐵企業(yè)按照減產要求,合理安排調整設備利用和檢修,以限鐵產量為主達到限鋼目的;同時把減產信息及時向社會公布,引導鐵礦石市場預期和維持市場供需平穩(wěn);提高直銷比例,防止炒作行為,避免價格大幅波動;進一步控制鋼材出口,不再出口一般性產品,只保持少部分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出口。
在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看來,中鋼協明確要堅決執(zhí)行“去產能回頭看和壓減粗鋼產量”有關工作要求,而在生態(tài)環(huán)境部推出的限產“兩限、兩不限、三可”原則推進下,今后重點產鋼省市的限產范圍有加大可能,鋼鐵市場供需關系將趨于改善。
同時,為保證國內供應,今年以來我國兩次出臺鋼鐵產品進出口關稅調整及出口退稅取消政策,鋼材出口訂單指數連續(xù)回落。
“隨著出口政策實施效果的顯現,鋼材出口將明顯回落,有助于出口資源回流國內,保障國內鋼材市場供應,同時也有助于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施以及鐵礦石需求回落,進而帶動鐵礦石價格實現理性回歸?!蓖鯂灞硎尽?/div>
王國清認為,在壓減產量和保供穩(wěn)價的相互作用下,將使得鋼鐵行業(yè)市場供需關系不斷尋找新的平衡,市場預期更為謹慎,鋼材價格波動由單向變化為雙向,在兩者不斷匹配平衡下,后期市場波動幅度相對溫和。
中鋼協近期召開的黨委常委(擴大)會也明確指出,鋼鐵行業(yè)在落實粗鋼產量壓減任務的同時,密切跟蹤下游鋼鐵需求、鋼材進出口、鋼鐵產品和原料價格及庫存的變化,及時調整和完善應對措施,堅決抑制主要原材料價格的非理性上漲,堅決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和產業(yè)鏈平穩(wěn)安全。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指引下,鋼鐵產業(yè)不能再依靠增加產能來增加產量,需要通過兼并重組提高集中度,通過控產能、減產量來實現高質量的發(fā)展?!敝袖搮f首席分析師蔣麗表示。
來源:人民網
編輯:張雨恬
相關文檔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fā)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fā)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